冬眠瘤棕色脂肪瘤Hibernoma

患者女性,23岁,因无明显诱因下腹痛就诊,无既往病史。+C在右臀大肌和臀中肌之间有一个边缘相对较好的肿块。肿块的衰减位于脂肪和肌肉之间,在病灶外侧边缘有一突出的血管进入肿块。在右臀大肌和中肌之间有一个边缘清楚的肿块。肿块侧面有明显的血管流空信号,与供血血管吻合。虽然T1和t2加权序列相对于脂肪的强度略低,但T1脂肪sat序列相对于脂肪的强度略高(与相邻肌肉的强度大致相同)。肿块在对比后图像上有中度增强,大于肌肉的增强。

冬眠瘤(棕色脂肪瘤)

Hibernoma

冬眠瘤又称棕色脂肪瘤,起源于胎儿残留的棕色脂肪组织,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脂肪组织肿瘤,因形态相似于动物冬眠腺中的棕色脂肪而命名。棕色脂肪原认为是许多冬眠动物特有的脂肪组织,能较好地储存能量,后来在许多哺乳动物及人类,也发现有少量的棕色脂肪。人类5个月胎儿,便出现棕色脂肪。新生儿在肩胛骨间的皮下组织、颈部血管周围、腹膜后、肾周围及交感神经节周围,都有棕色脂肪。随年龄的增长可逐渐减少或消失。冬眠瘤在20世纪初开始被认识。年首先被Murphey等描述。年由Gery命名为冬眠瘤。在AFIP资料中,冬眠瘤占良性脂肪性肿瘤的1%~6%,约占所有脂肪性肿瘤的1.1%。◆流行病学冬眠通常发生在20-40岁之间,女性的发病率略有增加。◆临床表现它们生长缓慢,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与邻近结构受压相关的症状很少出现。没有转移或恶变的报道。◆病理肿瘤细胞为圆形、多角形,胞质丰富,部分胞质内见嗜酸性颗粒及许多小脂滴,细胞核小,居中HE×肿瘤细胞核及胞质S-阳性EnVision法X◆组织学在显微镜下,肿瘤以不同程度分化的细胞为特征。多泡性脂肪细胞和颗粒状嗜酸性细胞质的棕色脂肪细胞与单泡性脂肪细胞相互穿插。大量的血管和丰富的线粒体使冬眠的颜色。◆遗传学如果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11q13转位,这有助于诊断脂肪肉瘤上的冬眠瘤。◆影像表现在CT上,冬眠瘤病灶的密度在脂肪和骨骼肌之间。它们的边界清楚,可能有一个外周软组织低密度。增强轻度强化表现,可以看到有一根显著的供应血管。在MRI上T1和T2加权像上表现为脂肪信号(高信号),信号略低于皮下脂肪。在MR成像上可以看到流空的血管,为供应血管。在脂肪抑制序列上,可能存在不完全的脂肪抑制,这是由于脂质不均匀性和脂肪组织中脂质含量相对较低的缘故。◆治疗和预后冬眠的治疗包括完全的外科切除。术后无复发表现,也没有转移的报告病例。◆鉴别诊断脂肪肉瘤、横纹肌瘤、极化性血肿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qbpn.com//zcmbzl/10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